2025年11月1日,“2025 守正创新・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素质提升研修班” 迎来关键授课环节。内江师范学院教授李达伟以“峨眉武术文旅研学项目策划与实施”为主题开讲,结合其深耕研学实践领域的丰富经验与政策研究成果,为来自各地的传承人带来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的专题课程,课堂互动研讨氛围热烈。
作为内江师院综合研学实践基地核心负责人,李达伟教授开篇即立足政策维度拆解发展机遇。他援引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》中“文旅融合促非遗传承”的基调,结合《四川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》要求,指出:“峨眉武术兼具非遗底蕴与健身价值,2025年美国河石国际学校研学团的‘沉浸式体验’案例,已证明其研学开发的巨大潜力。”授课中,他系统提出“三维策划框架”—— 以文化原真性为根基,以体验创新为核心,以产业联动为支撑,结合基地开发100门实践课程的经验,详解需求调研、内容设计、实施保障全流程。 在案例解析环节,李教授重点分享了三类成功模式:文化探究类如“古建探秘+武术养生”,将伏虎寺探访与形意拳经络知识结合;技艺传习类参考第五届武术夏令营,构建“抱拳礼—基础手型—套路练习”阶梯课程;产业融合类则借鉴《武动峨眉》演艺与成都大运会联动经验。他特别强调:“要避免‘技艺展示单一化’,可参考凌云联名流行文化的思路,开发武侠剧情沉浸式体验,同时依托峨眉武术文化博物馆规划,强化文化厚度。”
互动讨论中,传承人们围绕“中小学生研学与成人体验如何差异化设计”“研学项目盈利模式构建”等问题踊跃提问。针对“乡村传承人缺乏资源整合能力” 的困惑,李教授结合其提交的《关于校地共建劳动教育营地的建议》获批经验,建议“采用‘高校资源+非遗传承人+地方景点’三方联动模式,可借鉴我校为地方开发30余门课程的输出经验”。有传承人提及数字化转型难题,他提出“先建基础动作库,再逐步引入VR虚拟过招技术,同步借助《峨眉武学堂》线上直播积累流量”的阶梯式方案。
谈及研学项目的长远价值,李教授结合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与“十五五” 体育发展规划指出:“峨眉武术研学既能通过‘十二庄’‘天罡指穴法’等功法服务全民健身,又能串联乐山—峨眉山景点打造文旅线路。2017年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带动3000万旅游收入的案例,证明其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双赢潜力。”现场传承人纷纷表示,已初步构思“非遗传承人工作室+研学体验点”“武术养生研学季”等项目方案。
据悉,李达伟教授团队开发的《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梦》教材已在全省 100 余所小学推广,此次课程正是其研学实践经验与武术非遗传承的深度融合。作为教育部峨眉武术传承基地的重要研修环节,课程为传承人搭建了“理论—案例—实操”的转化桥梁,为峨眉武术研学的规范化、创新化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
文:蔡泽东 图:蔡泽东
初审:吴仕彬 复审:周勇 终审:谭伟平